疫情背景下科技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探析(2)

来源:林业科技通讯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采用电商平台,一来可以解决居民的生活物资需求,保障人民大众的基本生活需要,有利于维持社会稳定。同时,通过电商平台的运营模式能够减少人与人

采用电商平台,一来可以解决居民的生活物资需求,保障人民大众的基本生活需要,有利于维持社会稳定。同时,通过电商平台的运营模式能够减少人与人之间交叉感染,推动居民配合防疫控疫的工作要求;二来,疫情背景下电商迎来了发展春天,用户激增、订单猛增、大量新客户涌进来、许多老客户购买更频繁。前疫情时代,电商虽有,但其重要作用尚未完全发挥,疫情时期不管是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群,囿于不能去实体商店、超市等窘境,直接转向电商平台进行购物。电商运营出现“订单激增、人员紧缺、道路不畅、运力不够”的现状,由此可见这对电商既是机遇,也是一种新挑战。疫情之下,考验的不仅是电商平台供应链、配送,还有物流、人员服务等诸多环节[9]。疫情背景下,人民大众需求的激增给予了电商一个新时机,应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保护了大众百姓。

3 “互联网+医疗”

“互联网+医疗”是一种在医疗卫生事业中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以更好地促进居民诊断就医的新兴模式。随着新冠疫情的蔓延,越来越多的人受到波及,除了新冠肺炎患者、隔离留观者,还有其他病症的人群需要就医就诊,造成了医疗卫生机构供不应求的局面。国内大部分地区的医院诊断部门、床位、医疗物资、医生护士等人力资源、后勤保障设施等远远满足不了疫情期间大批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况且众多群众前往医疗机构聚集看病容易产生交叉感染,进一步恶化病情。因此,我国政府为了缓解看病就医难的现象、保护人民生命健康,相继出台了促进“互联网+医疗”的系列政策文件,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在医疗卫生事业的重大作用。

实践证明,“互联网+医疗”就医模式为我国医疗卫生系统体制改革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惠泽了广大人民群众,提升了老百姓对我国医疗事业的满意度。据鹰眼速读网调查,83%的网民对“互联网+医疗”持正面的情感倾向,显示出“互联网+医疗”前所未有的市场接受度[10]。这表明老百姓一定程度上体验和享受科技带来的成果,大多数改变了传统的就医习惯,愿意接受新型就医模式。居民通过相关的APP软件、微信公众号、当地医院咨询平台等路径,让居民真实感受借助科技手段诊断就医的便捷性,同时结合线下问诊,形成线上线下结合式就医模式,一定程度上破解疫情特殊情况就医难的困境。“互联网+医疗”就医模式的运行,有助于缓解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压力,而且减少了看病人员扎堆现象,降低了交叉感染风险,提供了“互联网+医疗”就医模式的窗口发展期。

4 疫苗研发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在遇到重大的突发性事件时,通常会出现不安、恐惧、惊慌等负性情绪反应[11]。面对愈演愈烈的新冠肺炎疫情,人民群众希望自己能够在疫情防控期间安然无恙,有效解决新冠肺炎的措施之一莫过于研发疫苗。人类生命是世界上最宝贵的,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一直以来关心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自疫情发生以来,我国立刻组织新冠肺炎病毒攻克科研机构,着力加紧疫苗的设计和研发,争取以最快的速度成功研制出安全有效的新冠疫苗。截至2020年4月,全球范围内已经公开了上百个新冠病毒疫苗开发项目[12]。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凸显了现代科技在新冠疫情中的战略性支撑作用,彰显了研发疫苗呵护人类生命的精神价值旨归。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不可再来,借助科技力量研发疫苗,乃是对生命的尊重、爱惜与敬畏,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无情的夺走了许多人的宝贵生命,给我们上了一堂鲜活深刻、穿透心灵、震撼灵魂的生命教育课程。我们人类感叹生命在疫情面前脆弱的同时,也强化了人民群众认识、尊重、爱惜、敬畏生命的意识,让人类重新审视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万物一体的辩证关系。

[1]程家国,谭晓东,张玲,朱思蓉,姚慧,刘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及隔离留观者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20,20(04):247-251.

[2]马楷轩,张燚德,侯田雅,吴明兰,蔡文鹏,文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隔离人员生理心理状况调查[J].中国临床医学,2020,27(01):36-40.

[3]俞文兰,孙道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一线女护士心理健康风险及干预对策[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20,38(02):106-108+151.

[4]李少闻,王悦,杨媛媛,雷晓梅,杨玉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居家隔离儿童青少年焦虑性情绪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0,28(04):407-410.

文章来源:《林业科技通讯》 网址: http://www.lykjtx.cn/qikandaodu/2021/0515/904.html



上一篇:战疫黑科技
下一篇:我国森林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

林业科技通讯投稿 | 林业科技通讯编辑部| 林业科技通讯版面费 | 林业科技通讯论文发表 | 林业科技通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林业科技通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