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

来源:林业科技通讯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3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森林资源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直接性影响。提高对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视,实现我国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从而缓解当前环境污染的情况,有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

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森林资源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直接性影响。提高对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视,实现我国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从而缓解当前环境污染的情况,有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有效提升当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当前社会中人们没有足够的森林保护意识和有效监督措施等,面对这些问题,必须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深刻认识当前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促进我国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

一、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就十分重视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森林资源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使得森林资源日渐减少,不但影响经济发展,也造成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森林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但需要一定的生长周期,因此,必须要以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原则,进行森林内部资源的能力转化以及相应的循环发展执行模式构建。并通过完整的生态系统建设与改善,实现经济利益的增长。这样不但能够实现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还能促进森林内部林木资源与动物的保护作用。结合我国目前森林资源的保护状况,可以看出我国当前社会上的森林资源虽然具备了相应的生态系统和经济效益,但持续的资源消耗和肆意破坏,总有一天森林资源会消耗殆尽,不利于社会发展和经济的稳定增长。所以,必须要加快对森林资源内部和生态环境系统的保护与管理,以达到合理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的目的。

二、当前我国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对森林资源的管护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3点:第一,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由于我国对森林资源的立法时间比西方国家晚,现行的相关法律制度也不够完善、比较滞后,导致在森林资源管护工作中缺少有效的法律支撑。第二,管理制度不完善,职权不清。由于缺少健全的法律制度与完善的规章制度约束,权责利不清楚,导致相关管理单位在遇到问题时互相推诿,致使森林资源管护工作流于形式。第三,过度开采森林资源。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对森林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为了追求经济利益,部分森林资源开采方不顾法律要求,过度开采森林资源,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也影响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三、新时期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对策

(一)积极更新观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21世纪迎来了创新型社会,要想保护管理森林资源,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构建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即以科技为核心、以企业为龙头、以市场为导向、以生态与经济效益为目的。当前由于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林业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增强了传统林业理念的活力,这就需要全方位且信息化采集、分析、统计、处理、评价林业的生产、科研和管理等,从而保证林业生产规划的合理性以及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提高林业建设及森林管理水平的科技含量。

(二)建立并完善绩效评价体系

在实际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中,应该建立并完善一套绩效评价体系,在该体系中要秉承公正、公平的基本原则,从而有效提升森林资源保护的效果和质量。与此同时,为了切实实现保护森林资源的效果,必须要做好森林砍伐中的限额管理工作,同时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和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订出符合当地情况的合理采伐计划,最终提升我国森林活林木的蓄积量,并提升我国林业林地面积。

(三)构建一套森林监测体系

通过建立森林监测体系,增强对森林资源的监测水平,从而提高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这是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在构建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过程中,需重点监测人工造林的进度、征占林地面积、残次林更新等情况。待调查清楚上述问题后,再选择恰当的方法加以改善。在解决好对森林资源浪费的问题后就能提升造林质量,更严格地管护森林资源。

(四)强化森林灾害防治

开展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时,应以森林灾害防治为出发点,如针对有害生物和火灾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具体包括:①在日常的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中,应加强监督和预防,及时发现虫害,有针对性地处理病虫害,防止病虫害的扩散而减少森林资源;或强化污染治理,营造良好的林木生长环境,采取各种方式增强林区的抗性,使其能抵御病害。值得注意的是,落实病虫害防治工作时,应该利用远程监控等现代化技术手段,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②为了有效防治森林火灾,应该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增强人们对森林防火的意识,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文章来源:《林业科技通讯》 网址: http://www.lykjtx.cn/qikandaodu/2021/0331/721.html



上一篇:县域经济视角的林业发展规划探究
下一篇:关于林业系统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与优化措施

林业科技通讯投稿 | 林业科技通讯编辑部| 林业科技通讯版面费 | 林业科技通讯论文发表 | 林业科技通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林业科技通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